解放战争馆解说词
本馆是全国解放战争馆,主要反映的是1945年9月至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进行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历史。
本馆陈列分五个单元,下面介绍第一单元内容。
第一单元:争取和平民主 准备应付内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把中国建设成和平、民主、团结、统一、富强的新国家(题词)。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依靠美国政府的支持,在中国继续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这将使中国继续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前途。美国政府为了控制中国,实现其争霸全球的目的 ,积极援助蒋介石发动内战(照片)。这是美军侵占中国烟台海面后在崆洞岛留下的证据(文物)。
在新旧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大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于1945年8月25日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文照),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阐明中国共产党关于“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立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 ”的主张。
蒋介石为争取时间准备内战,在加紧抢夺抗战胜利果实的同时,又摆出一付“和谈”的姿态,企图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为此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赴重庆谈判。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制止内战,并揭露蒋介石的“和谈”阴谋,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赫尔利陪同下乘专机抵达重庆(照片),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有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的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
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同国民党政府主席蒋介石就国共两党关系等重大问题进行多次商谈。图为蒋介石设宴招待毛泽东等(照片)。10月10日,国共双方代表签定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文物),国民党政府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
毛泽东等到达重庆,受到各阶层民众的热烈欢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图为双十协定签定后,毛泽东返回延安前,在重庆九龙机场与各界人士合影(照片)。
但是,国民党政府并无和谈诚意,还在谈判期间,就密令各战区大量印发“剿匪手册”(文物)。双十协定签定后,又向上党、邯郸等地大举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各部队,站在自卫的立场上奋起抗击,挫败了国民党军队的进犯。尤其是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3万余人,在山西长治地区实施上党战役,一举歼灭阎锡山所部3万余人。图为上党战役中八路军攻克屯留城关(照片)。八路军在上党战役中缴获的山炮(照片)。上党战役给国民党统治集团以很大震动,直接配合了谈判斗争。
朱德总司令接见在邯郸以南的平汉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高树勋等(照片)。这是高树勋部发表的起义通电(文物)。晋冀鲁豫军区印发的上党战役、平汉战役的战役指示与总结(文物)。
人民解放军忠实履行和谈协定,主动撤出八个解放区。图为东江纵队由广东撤抵烟台(照片)。新四军某部主动从江南解放区撤出时发布的告别民众书(文物)。解放军某部印制的“双十协定”签定后解放军从解放区退出情况统计表(文物)。
要争取和平民主,制止和推延内战,不仅要依靠政治斗争,更要依靠军事斗争。为建立军事上的有利布局,根据中共“七大”提出的争取东北的任务和战后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状况,1945年9月19日,刘少奇为中共中央起草并发出致各中央局的《目前任务和战略部署》的指示,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文照)。实施“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核心是控制东北。图为八路军、新四军由海路、陆路进军东北(照片)。与此同时,各解放区还遵照中央军委关于整编和扩大军队的指示(文物),划分了军区,整编和组建了野战军,从组织上保证了由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到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新的战略转变(图表)。
1945年9月,国民党军以36个军73个师的兵力向华北各解放区发动进攻。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在调整战略部局、编组野战兵团的同时,组织各大军区、各野战军部队进行了保卫解放区的作战。1945年10月,晋察冀、晋绥军区部队为击破国民党军抢占张家口、控制平绥线的企图,联合发起绥远战役。图为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副政治委员罗瑞卿等在晋绥战役前线(照片)。这是贺龙在解放战争中使用的手枪(文物)。
1945年10月至次年1月,新四军主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一部在津浦路徐济段歼灭侵入解放区的国民党军5万余人。图为新四军军长兼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与副军长兼军区副司令员张云逸等在津浦战役前线(照片)。在津浦战役柏山战斗中,山东军区第8师某部班长陈金合用仅有的一颗手雷炸毁国民党军碉堡,自己壮烈牺牲。为纪念烈士,这挺从炸毁的碉堡中缴获的机枪被命名为“陈金合机枪”(文物)。1946年5月,国民党军第60军第184师师长潘朔端率部在辽宁海城起义。图为潘朔端部开赴解放区时受到丹东人民的欢迎(照片)。这是潘朔端部起义通电文稿(文物)。
蒋介石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遭到一连串失败后,被迫同意宣布停止内战和召开政治协商会议。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签定了“停战协定”,并分别下达了停战命令。图为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左为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右为美国政府代表马歇尔(照片)。解放日报公布的停战令(文照)。为了监督停战令的执行,调处冲突,成立了由国民党、共产党、美国三方代表参加的军事三人会议和军事调处执行部。图为军事三人会议和军事调处执行部成员在张家口视察时合影(照片)。这是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叶剑英与工作人员在一起(照片)。
然而,国民党军公然违背停战协议,不断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图为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照片)。停战令公布后国民党军队调动对照表(文物)。
对国民党统治集团企图挑起全面内战的种种举措,中共中央一面积极维护停战协议,一面要求各解放区军民做好自卫战争准备,坚决打击进犯者。1946年5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关于练兵的指示(文物)。遵照军委指示,各解放区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开展了以射击(照片)、刺杀(照片)、投弹(照片)三大技术为重点的官教兵、兵教官的群众练兵运动。图为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带领干部练习射击(照片)。这是八路军、新四军开展练兵运动使用过的部分教材(文物)。
第二单元 实行战略防御
1946年6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不顾全国人民的和平愿望,凭借其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政府的支持,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照片),相继向解放区展开了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蒋介石(照片)声称,只需三个月到六个月就可以取得胜利。国民党军参谋总长陈诚(照片)也吹嘘:“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中共军队(报照)。这是国民党军向解放区投掷的炸弹(文物)。遭受国民党军轰炸的解放区(照片)。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力量对比极为悬殊。国民党拥有总兵力430万人,装备精良,而且有美国政府在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大量援助。人民解放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对比为3.4:1。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毅然做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文物)的决定,要求全党必须认识: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蒋介石。同时又规定了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保守地方为主的战略方针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的作战原则(文物)。这一切都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意志和胜利信心。
中共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在陕北指挥全国解放战争(照片)。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在南京举行记者招待会,揭露国民党军围攻中原解放区的罪行(照片)。各解放区纷纷召开反内战群众大会,图为朱德总司令在延安反内战大会上发表讲话,动员全体军民打退敌人的进攻(照片)。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少奇步入延安反内战大会会场(照片)。彭德怀副总司令在延安窑洞中工作(照片)。全国解放战争初期,中央军委在延安使用的电台、波长表(文物)。按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方针和战略部署,解放区军民奋起反击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在自卫战争中不断地赢得胜利。
人民解放军战略防御形势图
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倚恃其军队在数量和武器装备方面的优势,采取全面进攻解放区的方针,企图速战速决,消灭人民武装力量。从1946年6月下旬开始,蒋介石以8个整编师又2个旅约22万人,首先围攻中原解放区。当时中原解放军只有2个纵队、3个独立旅等部,共6万余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中原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关于“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的指示,除以一部武装分散坚持游击战争,牵制敌人外,主力部队在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等率领下突出重围,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中原解放军这一行动,在战略上有力地配合了其他战场的作战,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图为中原军区第359旅中原突围后到达延安,受到热烈欢迎(照片)。
在华东战场,国民党军队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分多路向华东解放区大举进犯,企图首先消灭华中解放军或迫使其退至山东,然后在山东地区同华中和山东解放军决战,以达到占领整个华东解放区的目的。华东解放军在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等指挥下,从1946年7月至1947年2月,先后进行了苏中、宿北、鲁南、莱芜等战役,基本上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华东解放区的进攻。
在苏中战役中,华中野战军贯彻毛泽东主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针,在宣(家堡)泰(兴)、如(皋)南、海安等地,连续作战7次,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取得苏中七战七捷的重大胜利。图为苏中战役海安战斗中的解放军阵地(照片)。
这是鲁南战役后,陈毅、张云逸与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等和坦克兵在一起(照片)。莱芜战役中,解放军进占莱芜城(照片)。
为配合苏皖解放军作战,并吸引围追中原解放军的国民党军,晋冀鲁豫解放军采取避实击虚,在大步进退中调动敌人,各个击破的战法,先后举行了陇海路、定陶、钜(野)金(乡)鱼(台)等战役,歼灭了大量敌人,打破了敌军对晋冀鲁豫解放区的进攻。图为出击陇海路战役前,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等在检阅部队(照片)。
定陶战役中晋冀鲁豫解放军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将郑州出犯的国民党军诱至预定战场定陶西南的大杨湖等地,尔后,集中4.5倍于该敌的优势兵力,全歼国民党军4个旅约1.7万人。当时《解放日报》发表社论指出:“这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战局的重要作用”。 图为定陶战役大杨湖战斗中解放军突破国民党军阵地(照片)。
与此同时,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所部在晋南作战中取得闻(喜)夏(县)、同蒲、临(汾)浮(山)等战役的胜利,尤其是临浮战役,歼灭了胡宗南部号称“天下第一旅” 的整编第1师第1旅。图为闻夏、同蒲、临浮战役后,解放军某部召开庆功大会(照片)。
在晋察冀、晋绥战场,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政治委员李井泉指挥的晋绥部队和聂荣臻指挥的晋察冀部队于7月至9月,先后进行了晋北战役和大同、集宁等战役,攻取朔县、宁武、繁峙等地,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图为晋北战役中,解放军攻占宁武县城(照片)。9月下旬,晋察冀野战军为抗击向张家口进犯的国民党军,以一部兵力在平绥线怀来地区实施顽强阻击;另以一部兵力主动出击平汉线,共歼敌2万余人。图为张家口保卫战中,解放军与国民党军进行巷战(照片)。截止1947年2月,国民党军基本停止了对晋察冀战场上的全面进攻。
在东北战场,东北民主联军为打破国民党军“先南后北”进尔占领全东北的战略意图,于1946年10月至11月在辽南地区进行了新开岭战役(图),歼敌8千余人。新开岭战役后,国民党军又集重兵,连续向南满解放区发动了4次进攻。东北民主联军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方针,实行南北配合作战,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歼敌5万余人,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南满解放区的进攻,并迫使东北国民党军全面转为守势。图为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中,解放军冒着零下四十度严寒向松花江南岸挺进(照片)。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副政治委员彭真等在研究作战计划(照片)。
粉碎国民党军重点进攻:
人民解放军经过八个月英勇作战,共歼敌41万余人。从1947年3月起,蒋介石终因进攻兵力不足,被迫将其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改为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
1947年3月,蒋介石纠集34个旅约25万人的兵力向陕甘宁边区实施重点进攻。当时西北人民解放军只有2.6万余人。在敌我兵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依靠陕北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地形,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寻机歼敌。西北人民解放军撤出延安后,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与胡宗南部在陕北高原盘旋打转,积极寻找战机,40多天内,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连续打了三次歼灭战,共歼灭胡宗南部1.4万余人,基本稳定了陕北的局面。图为西北野战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副政治委员习仲勋等在青化砭战役前沿阵地视察(照片)。羊马河战役中,宣传队员深入部队演出,鼓舞士气(照片)。蟠龙战役中,解放军攻上蟠龙城墙(照片)。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专柜)
1947年3月底,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于陕北清涧县枣林沟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解放区人民解放军的作战;由刘少奇、朱德率一部分中央机关人员转移到华北,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不久,又决定组成中央后方委员会,在晋绥解放区的临县,统筹后方工作。图为毛泽东率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机关在转战陕北途中(照片)。毛泽东在转战陕北途中使用的望远镜(文物)。毛泽东在延安签署的保卫延安《命令》。周恩来、任弼时等在转战陕北途中(照片)。周恩来在延安和转战陕北期间使用的马褡子(文物)。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延安使用的电话机(文物)。彭德怀签署的青化砭战斗命令(文物)。彭德怀在西北指挥作战使用的望远镜(文物)。中共中央关于陕甘宁边区人民解放军组成野战集团军的命令(文物)。
1947年7月,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主持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图为刘少奇在全国土地会议上讲话(照片)。刘少奇关于土改和整党问题给毛泽东主席的信(文物)。1947年11月,朱德总司令在视察晋察冀某部炮兵旅时讲话(照片)。朱德在延安使用的马灯(文物)。
山东战场:1947年4月,蒋介石调集了60个旅约45万人的兵力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企图迫使华东解放军在沂蒙山区与之决战,进而占领整个山东解放区。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指挥下,于4月下旬,在泰安歼敌2万余人;接着于5月中旬在孟良崮地区一举围歼号称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等部3万余人,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给国民党军队以沉重打击。蒋介石在惊呼“这是我军剿匪以来,最可痛心、最可惋惜的一件事”的同时,立即下令暂时停止对山东解放区的进攻。图为孟良崮战役中,解放军向孟良崮追歼国民党军(照片)。
在抗击国民党军队向陕北、山东实施重点进攻的同时,其他解放区的军民也实施了战略性的反攻,有力地配合了西北、山东解放军的作战。晋冀鲁豫野战军进行了豫北、晋南攻势,歼敌5万余人。图为豫北攻势中解放军攻占汤阴县政府(照片)。晋察冀野战军进行了正太、青沧和保(定)北战役,共歼敌5万余人。图为正太战役中解放军行进在娘子关(照片)。东北民主联军对国民党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歼敌8万余人。图为在夏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在昌图与国民党军进行巷战(照片)。
这是解放战争初期劣势装备的解放军战士(照片)。战争初期解放军用过的部分实物(文物)。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照片)。解放战争初期解放军缴获的国民党军部分武器(文物)。
第三单元 转入战略进攻
国民党政府的内战卖国政策和美国援蒋内战的行为,违背了中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一个以反对美蒋为中心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国统区迅速兴起,形成了反对蒋介石政府的第二条战线。图为北平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会(照片)。上海工人同镇压罢工的国民党军警搏斗(照片)。
解放战争进行一年后,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开始的430万人减少到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减少到150万人(图表)。由于其重兵深陷在山东、陕北战场,国民党军队在这两个战场之间的鲁西南、豫皖苏直至大别山的兵力十分空虚,形成两头强、中间弱的哑铃状布局。而同国民党军相反,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已由战争初期的127万人增加到195万人,其中野战军由61万人发展到100万人以上(图表)。
中共中央紧紧抓住整个战局有利于我的形势,于1947年7月至9月,指挥人民解放军由内线转向外线,相继展开了全国规模的进攻(图),迫使国民党军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从而结束了长期以来人民解放军在战争中所处的战略防御地位。这一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形势的根本改变,标志着中国革命战争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1947年7月,中共中央前委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会议着重讨论了我军战略进攻的部署等。在会上毛泽东首次提出了对蒋介石的斗争计划用5年时间解决的设想(照片)。
1947年9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规定我军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敌······(文摘)10月10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其中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文照)。同日,人民解放军总部又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文物),从而保证了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
为了全面制定党的行动纲领,准备夺取全国胜利,1947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油画)。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文物)及其他重要决定。毛泽东的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打倒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的整个时期内,在政治、军事、经济各方面的纲领性文件。其中所提出的著名十大军事原则(文摘)是我军作战方法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杰出贡献。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图)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转入战略进攻的人民解放军将进攻的主要方向指向中原地区。
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12万余人,在刘伯承、邓小平(照片)指挥下,乘敌中原兵力薄弱之际,于山东省临濮集至张秋镇150公里的地段上,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鲁西南,发起鲁西南战役(照片),歼敌6万余人,迫使国民党军从西北、山东和中原等地抽调兵力驰援鲁西南,从而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鲁西南战役后,刘邓大军跨越陇海路(照片)、涉过黄泛区(照片),强渡汝河、淮河(照片),千里跃进大别山(照片),迅速分兵实施战略展开,先后在安徽六安东南的张家店和湖北广济西北的高山铺战役中(照片)取得了歼敌一个整编师师部又三个半旅的胜利。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刃插入敌人的心脏,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统治的心腹地区——南京、武汉。
为协同刘、邓大军挺进中原,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8万余人,在西北野战军的策应下,于8月下旬,在晋南、豫北交界处南渡黄河,挺进豫西,在豫鄂陕连续歼敌,创建根据地,孤立了敌人豫西重镇——洛阳、郑州,并威逼潼关,有力地配合了刘邓大军和西北野战军的作战。图为陈谢集团渡过黄河发起灵宝战役(照片)陈谢集团进逼伊洛开辟伏牛山东簏地区(照片)。
为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的战略展开,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18万人,于9月初挺进鲁西南,举行沙土集战役(照片),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编师。随后,进军豫皖苏(照片),实行分散作战,切断了陇海路和津铺路,扩大了豫皖苏解放区,直接威慑着徐州的国民党守军。
至此,我三路大军以“品”字阵势展开于广大的中原战场,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经过4个月作战,共歼敌19.5万余人,对改变整个战争形势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在大兵团无后方作战,物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中原解放军遵照毛泽东:自己动手解决部队的棉衣问题的指示(文物),在发动群众的同时,自己动手,缝制棉衣(照片),解决了全军的御寒问题。这是刘邓大军自制的棉衣(文物)。刘邓大军某部在大别山地区用过的米舂(文物)。
中原战场三路大军密切协同,粉碎敌人对大别山的进攻
为配合刘邓大军粉碎国民党军对大别山的“重点清剿”,陈粟、陈谢大军联合发起平汉、陇海路破击战(照片),并与刘邓大军一部胜利会师于平汉路遂平、西平地区。图为粟裕、陈赓在研究作战计划(照片)。刘邓大军一部在风雪中渡过汝河,向江汉、桐柏地区进击(照片),开辟新的解放区。1948年2月,为打破国民党军的中原防御体系,刘邓大军主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转出大别山,准备新的攻势作战(照片)。
1948年3月,华东野战军和晋冀鲁豫野战军各一部,乘敌后方空虚,洛阳守军孤立之际,发起洛阳战役(照片)。一举攻克豫西重镇洛阳。在解放洛阳战斗中,华东野战军第3纵队8师23团1营,英勇善战,模范执行了党的城市政策,荣获了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授予的“洛阳营”的光荣称号。图为“洛阳营”授旗典礼(照片)和“洛阳营”锦旗(文物)。
1948年6月,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在中原野战军主力的配合下,进行豫东战役,歼灭区寿年兵团和黄百韬兵团各一部,共9万余人,俘敌兵团司令官区寿年。图为战役中解放军某部指挥所(照片)。华东野战军一部攻克开封,占领国民党军河南省保安司令部(照片)。豫东战役中解放军缴获的美制指北针、炮兵计算尺及区寿年的宝鼎勋章、整编第25师师长沈登年的胸章等(文物)。
在豫东战役取得胜利的同时,中原野战军一部乘势攻克鄂豫陕川要冲襄阳、樊城。活捉国民党军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官、特务头子康泽,歼敌2.1万余人。图为战役中缴获国民党军的化学炮(照片)。
在三路大军挺进中原的同时,内线战场的解放军也逐渐转入返攻,在掩护三路大军实施战略展开的同时,积极为最后收复全部失地,歼灭内线之敌创造条件。
华东战场解放军举行反攻作战
1947年8月至12月,华东野战军山东、苏北部队为策应挺进中原的外线主力,举行了胶东保卫战和盐城等战役,收复大片失地。图为解放军炮兵部队渡过胶河(照片)。
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从1948年3月起,先后向胶济线西段、中段发起攻势(照片),随后又向津铺路之兖州(照片)、济宁发动进攻,解放了山东大片地区。在胶济路中段战役攻占潍县战役中,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27师79团首先突入城东北角,与敌展开激烈的肉搏战,多次打垮敌人的反击,坚守了阵地,对保证战役胜利起了重要的作用。为此,山东兵团授予该团为“潍县团”的称号(文物)。
西北战场解放军举行攻势作战
为策应陈谢集团南渡黄河,西北野战军于1947年8月初开始围攻榆林,20日,在沙家店地区一举歼灭自榆林南下的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整编第36师主力,从根本上扭转了西北战局(照片)。图为彭德怀司令员率西北野战军一部向榆林进军(照片)。沙家店战役后,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反攻,于1948年2月发起宜川战役(照片),成功地实现了攻城打援计划,歼灭国民党军2.9万余人,创西北空前大捷。4月21日,解放军收复延安(照片)。
华北战场解放军发动攻势作战
晋察冀野战军为打破敌我双方在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带的对峙状态,于1947年9月至11月,先后进行了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等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图为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副司令员萧克等在前线接见被俘的国民党军第3军军长罗历戎(照片)。石家庄战役中,解放军向守军核心工事进攻(照片)。
从1948年3月起,华北野战军先后发动了察(哈尔)南绥(远)东(照片)、临汾、晋中(照片)等战役,解放了广大地区。在攻占晋南重镇临汾的战役中,晋冀鲁豫野战军8纵队23旅采用坑道爆破将城墙炸开,首先登城,对战役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荣获了“光荣的临汾旅”称号,并获此旗(文物)。图为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徐向前为立功单位授旗(照片)。徐向前使用的望远镜(文物)。临汾战役中,解放军砍铁丝网用的铡刀(文物)。
东北战场解放军发动攻势作战
在东北战场,1947年9月至11月,东北民主联军发起秋季攻势,歼灭国民党军6.9万余人,使其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图为秋季攻势中,民主联军向辽西杨杖子进军(照片)。
1947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冒着零下三十度严寒(照片),发起空前规模的冬季攻势,经过3个月连续作战,歼灭国民党军15.6万余人,解放了四平、营口、吉林等城市18座,使东北国民党军防守的长春、沈阳、锦州等城完全陷于孤立。图为东北冬季攻势中,解放军某部突破四平国民党守军第一道防线向纵深冲击(照片)。解放军某部指挥员在部署战斗(照片)。
1948年5月,东北人民解放军第11纵队某部班长董存瑞(照片),在解放隆化战斗中,舍身炸毁敌人碉堡,英勇牺牲。战后,部队党委追授他为“战斗英雄”。图为董存瑞牺牲的地点——隆化中学(照片)。朱总司令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题词)。
开展新式整军运动
1947年冬至1948年夏,人民解放军利用战斗间隙,在全军普遍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给予劳动人民之苦)(照片)、“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通过这一运动,提高了广大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激发了他们的革命斗志,教育改造了大约80万从国民党军队中俘虏过来的士兵。
在这一运动中,我军发扬政治(照片)、军事(照片)、经济(照片)民主,从而进一步密切了官兵关系(照片)、军民关系(照片),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从政治上、组织上为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作了准备。毛泽东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文物)一文中指出:“人民解放军用诉苦和三查方法进行了新式整军运动,将使自己无敌于天下”。
新式整军运动后,部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杀敌立功运动(照片),这是在杀敌立功运动中,各区解放军颁发的奖状、奖章等(文物)。
加强特种兵和院校建设
随着战争的发展,解放军不断加强炮兵、工兵、通信兵的建设,并成立了装甲兵、铁道兵等兵种。图为工兵在架设桥梁(照片)。通信兵进行架线演习(照片)。铁道兵在抢修公路(照片)。1949年4月,华东人民海军成立(照片)。
进入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以抗日军政大学为基础,组建了多所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图为朱德检阅华北军政大学师生队伍(照片)。炮兵学校的学员在上课(照片)。东北航空学校机务人员在机场工作(照片)。东北航空学校教职员工自制的教具(文物)。这是解放战争时期各军事院校一览表(图表)。各战略区军政大学的校旗,各军政干校、专业技术学校的校徽、学员证章等(文物)。
加强纪律性 革命无不胜
为迎接中国革命全面胜利的到来,1948年5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提出了:“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题词)的全党全军行动方针,对夺取全国胜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全军指战员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新区和城市政策,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图为解放军行军作战,作到人不踏青苗,马不啃树皮(照片)。解放军进入城市,为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照片)。解放军保护新解放城市的工矿企业,作到秋毫无犯(照片)。江南游击队编印的图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宣传画(文物)。
加强解放区建设
为彻底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10月发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图为翻身农民领到土地证(照片)。解放军深入发动群众,帮助农民进行土改,建立政权(照片),加强解放区建设。
经过土地改革,农民生产积极性普遍提高。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翻身以后,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支援前线。解放区到处涌现父亲送儿子、妻子送丈夫(照片)参军的动人事迹。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翻身农民还广泛建立和加强民兵组织,配合解放军作战(照片)。这一切,使人民战争获得了足以保证夺取胜利的人力、物力资源。
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游击战争
在人民解放军进行的革命战争不断走向胜利的同时,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游击战争也蓬勃发展,革命游击武装建立了广大游击根据地,对人民解放军的作战起了重要的配合作用。图为浙东游击队战斗后合影(照片)。华南游击队分布图(文物)。解放军与江南游击队会师(照片)。游击队员吃过的部分野菜标本(文物)游击队员印刷宣传品使用的工具(文物)。
第四单元 举行战略决战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单元说明)。
1948年秋,全国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国民党政府统治危机加剧,经济日趋崩溃。国民党军总兵力由战争之初的430万下降到365万,能用于第一线的机动兵力仅有170万,且被分割在西北、中原、华北、东北、华东5个战场,战略上处于完全被动地位(示意图)。
与国民党情况相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力量空前加强。统一战线更加巩固,解放区空前扩大(示意图)。人民解放军已由战争之初的127万人发展到280万人,正规军(野战军)149万人,装备明显改善,并稳操战略主动权。
国民党统治集团为挽回颓势,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加强大城市设防,并组织了机动兵团准备随时救援。为粉碎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和战略收缩计划,夺取全国胜利,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开了“九月会议”。根据对战争形势的科学分析,向全军发布了在五年左右时间内(从1946年7月起),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战略规划(文摘)。图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在西柏坡(照片)。人民解放军依据中共中央九月会议确定的人民解放军第三年仍然全部留在长江以北及华北、东北作战的精神,先后向国民党军队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根据战局发展变化,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又因势利导适时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个战略性战役,构成了与国民党军主力的战略决战。
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主席关于“攻济打援,分工协作”(文物)的作战方针,向国民党军坚固设防和10万重兵据守的战略要地济南发动攻势(照片),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经8昼夜激战,活捉国民党军第二绥靖区司令官王耀武,全歼守军,解放济南(照片)。这是缴获王耀武的手枪(文物)。
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第73团在济南战役中首先登上城头,入城后大胆穿插分割,为全歼守军作出重要贡献。被中央军委授予“济南第一团”称号。这是山东兵团授予该团的锦旗(文物)。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一个大战役。
1948年秋,东北战场国共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性变化。东北解放区已拥有该地区97%以上的土地和86%以上的人口,并控制95%的铁路线。东北人民解放军已有约70万人,装备精良,另有地方部队33万人(图表)并有一支颇具威力的炮兵部队。图为为人民解放军炮兵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校校长朱瑞(照片)。东北解放区的工农业生产,尤其是军工生产有较大发展,有利于对解放军作战的支持。而东北的国民党军仅有55万人(图表),并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已处于是撤是守,举棋不定的境地。
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抓住战机,因势利导,将东北野战军发动的对国民党军的秋季攻势引入就地歼灭国民党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指示东北野战军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为全歼国民党东北守军卫立煌集团(照片),中央军委着眼于全国战局和战役的发展,多次指示东北野战军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锦州,控制北宁线,封闭国民党军于东北,然后各个歼灭(文物)。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主力于9月上旬迅速向北宁线开进,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图为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等在前线指挥作战(照片)。在战役第一阶段,东北野战军将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北宁线上的要点――锦州(照片)。至10月1日,东北野战军攻占了辽西走廊北宁线上除锦州、锦西外的各个孤点,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10月14日向锦州守军发起猛攻。在强大炮火掩护下,经31小时激战,全歼守军10万余人,解放锦州(景观)。锦州是东北通向关内的咽喉,攻克了锦州就封闭了东北的大门,造成“关门打狗”之势。
东北野战军在攻锦作战的同时,以一部兵力在彰武地区箝制由12个美械师组成的国民党军沈阳西进兵团的增援;另一部在塔山地区阻击由11个师组成的从锦西、葫芦岛援锦的“东进兵团”(照片),对攻锦作战的胜利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第12师第34团在塔山阻击战中扼守阵地6昼夜,为攻克锦州作出重大贡献,荣获“塔山英雄团”称号(文物)。
在人民解放军攻锦作战胜利影响下,国民党长春守军一部起义,一部放下武器,10月21日长春和平解放。图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司令员萧劲光、政委萧华会见率部起义的国民党第60军军长曾泽生将军。
在战役的第二、第三阶段,东北野战军主力攻克锦州后挥师东向,转战辽西,于10月28日全歼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10万余人(照片),11月2日,乘胜解放沈阳(照片)、营口(照片)。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52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精锐部队47.2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并获得了进行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和战略上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后方,加速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进程。
辽沈战役期间,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部队发起察绥战役(照片);西北野战军举行荔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2.5万人(照片)。辽沈战役及其他各战场的胜利,使人民解放军总兵力与国民党军相比第一次占有优势(图表)。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第二个大战役。
济南战役后,国民党军队集中了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照片)、副总司令杜聿明(照片)指挥的4个兵团、4个绥靖区部队等国民党主力和精锐部队近80万人(图表),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铁路线上,用重兵堵防战术,企图阻止解放军南下,以巩固江淮,屏障南京。
针对国民党军重兵密集,快速机动的防御特点和企图,毛泽东主席在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中明确指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并在战役各阶段中采取“攻济打援”的部署,以保证各个歼敌(文物);中原野战军出击津浦线,攻克宿县,切断徐蚌联系,以孤立徐州;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应极力争取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1948年11月6日,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和军区部队奉命向刘峙集团发起了规模巨大的淮海战役。11月16日,党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照片)组成中共淮海前线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淮海战役作战及地方支前工作。这是毛泽东《关于淮海战役作战方针》的电报手稿(文物)。这是粟裕同志在淮海战役中使用过的电话机(文物)。淮海战役总前委发布的作战命令(文物)。
淮海战役经历了三个战役阶段。
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圩地区歼灭黄百韬兵团约10万人,击毙兵团司令官黄百韬。这是解放军某部涉水向黄百韬兵团发起攻击(照片),解放军缴获蒋介石写给黄百韬的亲笔信及黄的照片与胸章(照片)。11月8日,国民党第三绥靖区副司令官何基沣、张克侠(均为中共地下党员)按计划率三个半师约2.3万人起义(照片)。图为起义部队开赴解放区(照片)。这是淮海战役胜利后冯玉祥夫人李德全写给张克侠的信(文物)。中原野战军一部攻克战略枢纽宿县,会同华东野战军一部,切断津浦路徐(州)蚌(埤)段(照片),完成了对徐州的包围。
战役第二阶段,中原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一部,在宿县西南的双堆集地区包围并歼灭赶来增援的黄维兵团约10万余人,生俘黄维(照片)。这是中原军区发布的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命令(文物),刘伯承、邓小平起草的劝黄维投降书(文物)及刘伯承、邓小平为双堆集歼灭战初步总结的题词。这期间,中共地下党员廖运周(照片)率黄维兵团110师起义。这是廖运周率部起义后,写给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政委杜义德的信(文物)。
战役第三阶段,围歼杜聿明集团。在战役第二阶段围歼黄维兵团期间,杜聿明指挥的徐州国民党军3个兵团弃徐州向西突围,被华东野战军主力合围 于河南永城东北陈官庄地区。为配合平津战役的发起,稳住平、津的国民党军队,使其不迅速决策南撤,淮海前线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暂停对杜聿明集团的攻击,转入战地休整。这期间,人民解放军向被围国民党军展开了强大的政治攻势(照片),这是陈毅、粟裕写给杜聿明等人的劝降信(文物),解放军对杜聿明集团开展政治攻势用的喊话筒和传单(文物)。被围的杜聿明集团官兵在人民解放军强大政治攻势下,纷纷向解放军缴械投降(照片),20天内达14000余人。1949年1月6日,华东野战军在中原野战军配合下,向被围的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照片),至10日全歼杜聿明集团20万人,生俘杜聿明(照片),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图为大批战俘被押下战场(照片)。
淮海战役历时66天,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55.5万人。这一胜利,使长江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基本上获得解放,使国民党政权统治中心南京已处于人民解放军的直接威胁之下,为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平津战役
平津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战略决战阶段的第三个大战役。
辽沈战役后,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50余万人(照片、图表),布防于东起北宁路山海关、西起平绥路张家口长达500余公里的狭长地带上,面临被东北、华北解放军联合打击的形势。是坚守平津,还是西撤、南撤,蒋介石、傅作义为各自利益而各有打算,但都认为东北野战军暂时不会入关,因而决定固守平、津、张地区,同时确保塘沽海口,以保证西撤绥远或南逃的通路。
为稳住华北国民党军并将其全歼于平津地区,中央军委决定东北野战军迅速秘密入关(照片),会同华北野战军举行平津战役;指示华北野战军缓攻太原,撤围归绥;令淮海前线解放军对被围的杜聿明集团暂不作攻歼部署,以麻痹国民党军。毛泽东主席在《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文物)中明确指出:自12月11日至12月25日的两个星期内,“基本原则是围而不打(例如对张家口、新保安),有些则是隔而不围(即只作战略包围,隔断诸敌联系,而不作战役包围,例如对平、津、通州),以待部署完成之后各个歼敌。”
为使战役顺利进行,1949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三人组成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统一领导平、津、张、塘地区的作战和接管等一切事宜(照片)。
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华北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29日发起平津战役。在战役的第一、第二阶段,华北军区2个兵团和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首先切断平张铁路线,并包围沿线诸点,实行“围而不打”,堵住了傅作义集团西撤绥远的通道。同时,东北野战军迅速入关,切断京、津、塘之间的联系,形成“隔而不围”,截断了傅作义部经塘沽由海上南逃的道路,为各个歼敌创造了有利条件。随后,解放军先打两头,后取中间,于12月22日,首先攻克西线的新保安(照片)、张家口(照片),歼灭傅作义主力一部。东线原计划首取塘沽,因地形不利,改为集中兵力先攻天津。经过周密的准备和部署,在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拒降后,人民解放军以步兵、炮兵、工兵、装甲兵联合作战方式,于1949年1月14日对天津发起总攻。图为天津战役总指挥刘亚楼下令发起总攻(照片)。15日,解放军全歼天津国民党守军13万余人,俘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解放华北第二大城市天津(合成图)。这是林彪、罗荣桓写给陈长捷的劝降信(文物)。塘沽守军惧歼,由海上逃跑。
在战役的第三阶段,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北京城下,孤守北平的傅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入绝境。为了保护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傅作义将军在解放军的强大军事压力和多方争取下,于1949年1月21日与解放军鉴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图为傅作义代表崔载之在中共地下党史员李炳泉陪同下,出城与解放军进行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照片)。1月31日,北平原国民党守军撤离市区、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宣告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图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交换北平防务(照片),傅作义部交出的北平城门钥匙一部(文物)。解放军进入北平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照片)。
北平的和平解放,使这座历史名城的文物古迹和文化遗产免遭破坏,使200万市民和数十万官兵的生命财产免遭损失,在全国树立了一面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光辉旗帜。
平津战役历时64天,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期间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以及随后在和平解放绥远西部地区中产生的“绥远方式”,成为解决残存国民党军队的基本方式。
人民的支援
在三大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和广大民兵,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口号下,努力发展生产、巩固后方;赶制军鞋(文物)、运送弹药(照片)、修桥补路;救护伤员,看押俘虏,随军参战,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援这场 空前规模的大决战。据统计,在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累计达880余万人次,人民群众出动支前的大小车辆141万辆,担架36万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图表)。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有力地保证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人民解放军统一整编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人民解放军在淮海、平津战役结束后的休整期间,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和1949年1月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指示(文物),于1949年2月至6月先后进行了整编。这是整编后的组织序列表(图表)。解放军某部整编大会一角(照片)。
通过整编,全军统一了编制,充实了各级军政干部,补充了大量兵员,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达400万人,使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建设迈进了一大步。
实施战略追击
三大战役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成定局。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支持下,发动了一场“和平攻势”。企图利用和平谈判手段,达到“划江而治”的目的,以便争取时间,卷土重来。
针对这一情况,毛泽东主席于1948年12月30日,为新华社撰写了1949年新年献词,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毛泽东起草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的决议,重申了中国共产党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要求继续揭露和打击国民党的和平阴谋,提出了向全国进军的计划。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又发表了《关于时局的声明》(报照),提出了中共中央的八项条件,作为与国民党政府及其它国民党地方政府和军事集团进行谈判的基础。
为早日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从1949年4月1日开始,在八项条件的基础上,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和平谈判(照片)。4月15日,中共代表团尽可能地采纳国民党政府代表团提出的意见之后,提出《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文物)。国民党政府代表团认为这个和平协定可以接受,但是却被国民党政府拒绝。这就彻底戳穿了国民党政府的和谈骗局,暴露了其决心继续进行内战的真面目。与此同时,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丝毫不能松懈战斗努力的指示,进行了充分的渡江作战和向全国进军的准备。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在中国人民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主席在会议上作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报告(照片)。根据这个报告,会议通过了相应的决议。这次会议,为夺取全国胜利,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阶段的转变,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会议指出,在今后解决残余国民党军的“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方式中,用战斗去解决敌人仍然是我们首先必须注意和必须准备的;人民解放军不但永远是一个战斗队,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主要地要担负工作队的任务。
根据七届二中全会决议,中共中央及其所属机构于1949年3月25日迁往北平。图为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等党中央领导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照片)。
渡江战役
当国民党政府拒绝国内和平协定后,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文物)。遵照这个命令,1949年4月20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在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下(照片),在500公里的战线上,横渡长江,发起了渡江战役。
为彻底消灭国民党军残余力量,并防备美国政府可能的军事干涉,遵照中央军委指示,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京沪杭作战计划(文物)。
人民解放数千只木船,冒着国民党军江防部队炮火的阻击,乘风破浪,扬帆疾进,迅速抵达南岸。至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完成了第一阶段突破长江防线的作战任务。国民党军全线退却。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22年统治的结束。人民解放军渡江后向溃逃的国民党军展开追击作战。第二野战军一部直插浙赣线,断敌退路,同时以一部兵力向浙西、闽北、赣东地区发展(照片)。第三野战军一部在安徽郎溪、广德地区围歼南逃的国民党军5个多军,并以一部兵力解放杭州(照片)。5月12日,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由团风、田家镇间突破国民党军长江防线,于5月17日解放武汉(照片)。4兵团一部于5月22日昌解放南昌(照片)。第三野战军自5月12日开始举行上海战役,至5月27日解放上海。图为解放军骑兵进入上海市区(照片)。第三野战军一部于6月2日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胜利结束。
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一次巨大规模的渡江登陆作战,共歼灭国民党军43.7万千余人。国民党蒋介石妄图利用长江天险阻挡人民解放军,继续保持其统治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向全国胜利进军
上海解放前夕,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依据胜利发展的全国战局,决心加速战争进程,争取在1949年内基本解放全国大陆地区。5月23日,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决定:以第一野战军向西北进军;第二野战军主力向西南进军;以第三野战军向福建及浙南、浙东进军并准备解放台湾;以第四野战军及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向赣南及湘、粤、桂进军。中央军委还依据中南、西南地区的敌情和地形,指示第二、四野战军采用大迂回、大包围战术,直插国民党军战略纵深之地,先包围,后攻歼,避免国民党残余部队逃往国外(示意图)。
按照中共中央军委部署,人民解放军各部向国民党军发动了全面进攻。
1949年6月2日,山东军区部队解放青岛(照片);第三野战军翻山越岭向福建进军,于1949年8月17日解放福州(照片);1949年10月17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厦门,至此华东大陆全部解放。图为解放军战士将红旗插上厦门岛(照片)。
第四野战军与第二野战军一部向中南进军(照片)。1949年8月4日,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兼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第1兵团司令官陈明仁率 部起义,长沙宣告和平解放(照片)。1949年10月14日,第四野战军一部解放广州(照片)。这是在广西战役中解放军缴获国民党第3兵团司令官张淦的望远镜(文物)。
1949年4月24日,人民解放军第18、第19、第20兵团等部攻克华北重镇太原(照片)。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兼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在太原前线召开前委扩大会议(照片)。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徐向前、副司令员周士第 等在太原前线合影(照片)。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率部起义。至此,华北全境获得解放。图为傅作义将军等与解放军代表就鉴定《绥远和平协议》进行协商(照片)。
1949年5月20日,第一野战军解放西安(照片)。7月10至14日,在陕西扶风、郿县地区,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解放陕中地区(照片)。8月26日解放兰州(照片),9月5日解放西宁(照片)。9月23日解放银川(照片),全歼马步芳、马鸿逵集团。解放军进军西北的节节胜利,使孤悬西北边陲的国民党新疆军政当局开始动摇。在中共中央的争取下,9月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和省政府主席包尔汉先后通电起义,新疆宣告和平解放(报照)。至此西北五省全部解放。
1949年11月,第二野战军主力在第一、第四野战军各一部的配合下,向西南各省大进军(照片),先后解放重庆、贵阳等地。12月9日,国民党云南省政府主席兼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西康省主席刘文辉,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邓锡候、潘文华等率部起义,云南、西康两省和平解放(照片)。接着,第二野战军主力迅速西进,切断成都至康、滇通路,从东、南、西三面逼进成都,于12月27日,消灭了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支主力――胡宗南集团,解放成都(照片),成都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大陆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围歼战。
为解放全部国土,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实行渡海作战,先后解放了长山列岛、舟山、万山群岛等岛屿。这是第四野战军一部在炮兵和广东军区江防部队般艇的配合下向万山群岛挺进(照片)。第四野战军一部于1950年3月上旬发起海南岛战役、至5月1日解放全岛。图为登陆部队抢占滩头阵地(照片)。
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已解放了除西藏、台湾等少数地区以外的全部国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胜利进军的凯歌声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照片)。 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朱德总司令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照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照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